五千年前在亞洲的美索布達米亞一帶,因為發現了圈養動物和種植作物的方法,使得人類不再需要再過著四處打獵或撿拾穀物的生活。
一直到不久以前,千年以來老祖先留下來的方法,使得食物的種類愈來愈多。利用育種和交叉配種等方式,農夫不斷繁衍出植物和動物的新品種,豐富大地資源。
專家利用這種方法在六零年代成功繁殖「奇蹟米」IR8,引發稻米的綠色革命並且杜
絕南亞地區的饑荒現象。到一九七二年,首次結合基因分子和農業生植的新方法,徹底改變了流傳千年的古老農業生產技術。
科學家將一個顯微實驗有機組織,用酵素分解它的基因,再用質粒遺傳因子把其他不同的基因植入其中,產生了第一個基因改造食物。
這項發明被轉移到醫葯生產上。例如在一九八零年,一種細菌被用來製成肝炎疫苗;一九八二年醫學界更利用另一種細菌做成糖尿病的荷爾蒙胰島素。
還有一些利用基因改造的葯品,被用來治療癌症或是侏儒症。在醫學上,對基因改造的葯劑幾乎沒有什麼異議,但在農業上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基因改造的食物不論在政治或經濟上,都引發了巨大的風暴,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世界貿易組織七日出爐的一篇史無前例的裁決報告。
美國是發展基因改造食物最多的國家,她指控歐盟採取實際的貿易禁令,不准華府堅持安全無虞的基因改造食品進口。
美國的指控對上歐洲根深蒂固的公眾食品安全疑慮,一種因為過去連串的食品安全醜聞和強大的綠色運動所形成的複雜情緒。
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等四種主要基因改造食物,是美國現階段希望銷往歐洲的產品,其他也具有貿易價值的產品包括基因蕃茄、南瓜和青木瓜。
一般說來,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體健康並沒有什麼影響,同時對環境也沒有什麼損害。事實上,許多推廣基因改造技術者都強調這種農產品的好處,至少農夫會少用化學原料。
但環保人士認為,基因改造食品發展至今只有十年,無法評估長期的影響。另外,從實驗室的數據可以得知,基因改造食品會排擠某些精緻的植物類種。
部分科學家支持這種論調,他們擔心在經過花粉傳送的過程中,基因改造作物會嚴重破壞其他種類作物的成長。